廟宇歷史
和平島天后宮原名大雞籠港口天后宮 , 起源於明末清初雞籠(即今和平島)上的漢人漁商以草寮安奉媽祖 , 祈求安瀾,為往來行船漁夫與沿岸居氏所共同膜拜。清乾隆十二年 (1747 年 ),「雞籠潘、陳、涂、謝、池、顏等諸姓宗族,仰賴天后昭明有赫、威靈顯著,對媽祖印之地建造廟宇,於以妥神靈而昭誠敬。天后宮位在平一路和平國小
東側,主祀媽祖。相傳於明萬曆年間有海盜船停靠於雞籠,船上媽祖示意要留在雞籠,居民乃在雞籠城背尾一地蓋了一間草寮奉祀。又傳說此天后宮曾有萬曆年間的御賜匾額『海波不揚』,唯今已不傳。雍正以後媽祖宮成為民間主神,乾隆十二年各姓宗族集資遷建為大基隆港口天后宮。此後居民凡事都求於廟堂。民國 26 年日本政府重劃道路 , 拆除宮廟 , 只剩下偏殿。民國 38 年重建於現址,民國 85 年重修成現狀。
剪粘
和平島天后宮除了石雕木雕的工藝外,另一個亮點是剪黏,除了正殿門口雄偉的門神秦叔恭與尉遲寶( 傳說涇河龍王犯天規,玉帝命魏徵將之處斬,龍王向唐太宗求情,太宗答應要將魏徵留在身旁來拖過處斬時辰,不料魏徵入睡元神出竅,執行玉帝交代任務將龍王斬首。從此,太宗每夜夢見龍王提頭索命,驚嚇而無法入眠,後請秦、尉遲二將為太宗守門,龍王自此不敢再入內騷擾。) 外,武殿與文殿分別有溫將軍、馬將軍、趙將軍、及康將軍四位將軍的交趾陶門神,工藝及色彩都是彰顯台灣廟宇文化的美妙特色。另外正殿偏門四個文將門神,分別手持帽子、鹿、牡丹花、及酒。象徵加官進爵以及富貴九九的意涵。而屋頂的交趾陶也是廟宇文化重要的工藝,除了福祿壽 ( 又稱財子壽,象徵財富、子孫、長壽,歲星又稱福星,其形象多為手持如意、元寶的長者。祿星又稱子星,北斗七星中第六星就是祿星,執掌文運官祿。但是五代十國之後,受到送子張仙的影響,祿星從升官發財加上送子的功能。壽星南極仙翁,比起其祂二位夥伴祂的形象較為鮮明,拄著拐杖或是拿仙桃,坐騎為白鹿或白鶴,活了八百多歲的彭祖就是南極仙翁的化身。)
主祀神明
天后宮主殿主祀媽祖。武聖殿主祀恩主公關聖帝君,儒教以文衡帝君、佛教以伽藍護法、道教則以盪魔真君來尊稱關羽。身旁神明則包括副將周倉、義子關平以及國姓爺鄭成功。文殿主祀文昌帝君即文昌武烈梓潼帝君,簡稱梓潼帝君、文昌君,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。中國有「北孔子、南文昌」之說,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。文昌帝君是蜀王張育、梓潼神亞子與文昌星君等三個神靈合併而成的神明。一樓後殿圓通殿主祀三尊道教主神,分別是道教八仙的呂洞賓,也稱為孚佑帝君;兩旁分別祀奉水神或海神大禹水仙尊王;以及麻張上人的清水祖師,又稱為烏面祖師。
螭吻(ㄔ ㄨㄣˇ)
也叫鴟吻、鴟尾、好望,等。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,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,也喜歡吞火。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,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,虬尾似鴟鳥,也就是鷂鷹,能噴浪降雨,可以用來厭辟火災,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、殿脊、屋頂之上。
- 電話:02-24622439
- 地址: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84巷16號
- 公休日:無
- 營業時間:07:00~19:00
- 網站:基隆天后宮
- 停車:平一路停車場
- 公車: 搭乘基隆市公車101號於「和平國小站」下車,步行約1分鐘即可抵達。